加入VIP
中国民法典释义与案例评注:物权编

中国民法典释义与案例评注:物权编

作者
编著 杨 立新 阙梓冰 姜 福晓 牛 文静 范佳 慧
出版社
中 国 法 制 出 版 社 CHNALEGALPUBLISHING H OLSE
ISBN
ISBN 978-7-5216-1090-1
页数
909
格式
pdf
语言
中文

法律人的案头必备:解码《中国民法典物权编》的实践智慧

一、物权编的立法突破与本书的学术定位

作为新中国首部以"法典"命名的法律,民法典的颁布标志着我国民事法律体系进入全新阶段。其中物权编以319个条文构建起现代物权制度的完整框架,既承袭《物权法》的制度基础,又新增居住权、土地经营权流转等创新规则。杨立新教授领衔的编委会团队,通过《中国民法典释义与案例评注:物权编》一书,创造性地将法条解析与司法实践相结合,为法律工作者搭建起从理论到实务的桥梁。

二、体系化解读:从法条到案例的立体阐释

本书采用"通则—所有权—用益物权—担保物权—占有"的五分编结构,每个章节均遵循"条文释义—案例评注—实务指引"的三段式编排。以担保物权部分为例,编者不仅详细阐释抵押权顺位规则(第396条)、流押条款效力(第401条)等争议条款,更精选最高人民法院指导案例,展示抵押财产范围认定、让与担保效力判断等典型裁判思路。这种"法条—学理—判例"的立体解读模式,使抽象规则转化为可操作的解决方案。

三、案例评注的三大创新维度

新旧法衔接的实证分析

针对《民法典》实施后《物权法》同时废止的特殊背景,编者系统梳理了200余个旧案改判实例。如在"添附物归属纠纷案"中,通过对比《物权法》第241条与《民法典》第322条的适用差异,揭示立法价值取向从"维护现状"向"尊重意思自治"的转变。

新兴权利的司法验证

对居住权这一全新制度,书中收录的"以房养老协议纠纷案"颇具代表性。法院首次认定书面形式+登记的双重要件,同时明确居住权不得转让、继承的法定限制,为《民法典》第369条的实践边界提供权威注解。

交叉领域的规则整合

在"建设用地使用权续期纠纷案"中,编者突破传统物权法框架,结合《城市房地产管理法》第22条,构建起"行政审批—合同约定—物权登记"的三维分析模型,展现民法与行政法的衔接智慧。

四、目标读者的精准画像

本书的权威性源于编委会的黄金阵容:杨立新教授作为中国法学会民法学研究会副会长,领衔12位青年学者组成写作团队。这种老中青结合的架构,既保证学术深度,又注入实践洞察。对于法官而言,书中"裁判要旨"模块提炼的28条司法规则,可直接作为类案参考;对企业法务,担保物权实现程序(第394-414条)的流程图解,能快速定位风险防控要点;对法学师生,每个章节末尾的"延伸思考"题,构建起理论拓展的知识网络。

结语:构建物权法的中国方案

在《民法典》从纸面走向生活的关键期,本书以其体系化、案例化、工具化的三重特质,成为法律共同体的必备参考书。它不仅解答"物权如何设立"的技术问题,更回答"物权制度如何实现社会治理"的价值命题,堪称解码中国物权法的"密钥"。

相关文件下载地址

该资源需登录后下载

去登录
温馨提示:本资源来源于互联网,仅供参考学习使用。若该资源侵犯了您的权益,请 联系我们 处理。

评分及评论

5

(满分5, 共1用户评价)

来评个分数吧

  • 5分
    1
  • 4分
    0
  • 3分
    0
  • 2分
    0
  • 1分
    0

评论留言

中国民法典释义与案例评注:物权编
在线客服
我们将24小时内回复。
2025-10-27 03:37:05
您好,有任何疑问请与我们联系!
您的工单我们已经收到,我们将会尽快跟您联系!
取消
legal-ren
[]
注:点击复制微信号并打开微信APP,添加好友后进行聊天。
选择聊天工具: